2007年8月26日 星期日

工人的一分

堵建偉
香港基督徒學會

八月上旬開始的紮鐵工人工潮,由起初工人在天光道的地盤罷工開始,至中環抗議引發的交通阻塞、工會介入斡旋中出現的「政治化」事件,更多地盤的紮鐵工友加入,以至各界的聲援等,至今(八月廿四日)已持續了十七天。

在極度以巿場邏輯思考的媒體和輿論,都預設了自由巿場的供求定律,以為紮鐵工人的工資,是勞資雙方達成的協議,勞工處的角色,也只是協調勞資雙方達成的共識。表面上,在自由和公平的商議下達成的工資,應該是雙方同意的。事實上,現時香港的勞資關係已不是老闆和工人兩個方面,以建築行業為例,建築商將工程判予不同的分判商,分判商再按不同的工種外判,繼而在每個地盤中有不同的判頭聘請工人。換言之,勞資關係更形複雜,問題是這種所謂「多年來行之有效」的分判制度,令工人處於最底層的位置,缺乏議價能力。因此,經層層分判和重重剝削底下,工人實質所得的承建商投標工程時列出的每個工人的工資為少。在建築業蓬勃時,普遍工資還可以應付一家大小的日常需要,但經濟不景氣下,以日薪計的工人開工不足,加上工資下降,更令他們長期處於「吊鹽水」的狀態。

從自由巿場經濟為思考的角度,需要考慮實際的處境。上述的情況正正反映工人處於議價籌碼較少的一方,他們罷工的話,損失了生計。

若從基督教信仰的角度,除了擺脫簡單幼稚的所謂自由巿場邏輯外,我們更需要認識工人的處境,了解上主的心意。從前以色列人在埃及遭受苦役、受壓迫,上帝拯救他們出埃及後,令他們知道人不應受勞役。這不獨應用於以色列人身上,更在律法上(申命記二十四章 14-15節)列明:包括寄居的外邦人,都要給他們工價,因為他們窮乏。上主的命令表明他看顧工人,要令他們可以維持生計,並且上帝會主持公道(申二十四15下)。紮鐵工人遭受重重剝削,商會、分判商、以至地產發展商卻坐享豐厚利潤。當地產商按巿場走勢調高樓價,多得的會分享予日灑雨淋、汗流浹背工作的工人嗎?我們的居所,都承載著建築工人的血汗,是否要待牆上滲出血汗,我們才看見他們的苦況。還是我們寧願用華麗的裝飾遮蓋他們的實況,用優美的歌聲掩蓋他們的呼聲?長年累月以體力謀生的工人,不擅於高貴文雅的言詞,只有以其雄壯的呼聲和健碩的軀體發出怒吼。若非我們充耳不聞,掩耳盜鈴,我們還聽到嗎?工人積累了多年的怨氣,承受多年重重的剝削和不公平待遇,忍無可忍,要求討回他們應得的報酬,還有那一分尊嚴。

http://www.christiantimes.org.hk,時代論壇時代講場

沒有留言: